出岔子
拼音:chū chà zi
注音:ㄔㄨ ㄔㄚˋ ㄗˇ
词性: 动词

出岔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岔子chū chàzi

(1) 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

说得好好的,半路又出岔子了
go wrong

引证解释:

⒈ 出岔。

萧军《初秋的风》二:“他想想今天自己干的还算好,没有出岔子。”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这回有义和白占魁一块拉黄豆,大约不会出岔子吧?”

国语词典:

发生事故、差错。如:「他最近做事常出岔子,因此被经理训了一顿。」也作「出岔」、「出岔儿」。

词语翻译

英语
to go wrong, to take a wrong turning
法语
avoir des ennuis, Il est arrivé un événement malencontreux

网络解释:

出岔子

  • 出岔子,读音是chū chzi,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出现意外讹错或变故。
    • 1、全面把握--你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你完成任务前,不希望任何事情出岔子
    • 2、或者用另一个更受欢迎的防线:中国经常宣称在总是出岔子的金融系统得到改革并巩固之前,受不了更弹性的汇率体系。 
    • 3、自然母亲没有导致可疑的一系列余震,你们的地震学家和地理学家应该很清楚一些事情出岔子了。
    • 4、一个的领导者能够提前意识到这一点并相应地作出安排,在原先的计划出岔子的时候提供一个后备的计划顶上。
    • 5、我想,目前为止还没出岔子,然后我拿起电话来打给一些被我下调了评级的大型银行,要他们做心理准备,同时也通知了一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机构投资客户。
    • 6、如果还没开始,又怎么可能出岔子呢?,太完美了。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BMK
    • 五行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 拼音chà
    • 注音ㄔㄚ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VMJ
    • 五行

    (1)(形)分歧的;由主干分出来的:~路|~流。

    (2)(形)前进时离开原来的方向而偏到一边儿:车子~上了小道。|他用别的话~开了。

    (3)(形)(时间)互相让开;避免冲突:要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开。

    (4)(形)(~儿)岔子。

    (5)(形)〈方〉(嗓音)失常:她越说越伤心;嗓音都~了。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