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弦
拼音:shí sān xián
注音:ㄕˊ ㄙㄢ ㄒ一ㄢˊ

十三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引证解释:

⒈ 唐宋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参阅汉史游《急就篇》卷三“筝” 颜师古注。

宋张先《菩萨蛮·咏筝》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张孝祥《菩萨蛮·赠筝妓》词:“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

网络解释:

十三弦 (古筝别名)

  • 十三弦古筝是十三弦的大型筝,演奏以跪坐的方式用右手的前三指演奏,而琴体平卧在演奏者前面。这里指幕染千秋社团出品的系列翻唱《十三弦》。共四首歌,即:《十三弦 乱世 夕影烛》、《十三弦 眉乱春秋》、《十三弦 冷凝霜》、《十三弦 麾 破阵》。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FGH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xián
    • 注音ㄒㄧㄢ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YXY
    • 五行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