砘子
拼音:dùn zǐ
注音:ㄉㄨㄣˋ ㄗˇ

砘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砘子dùnzi

(1) 播种覆土以后用来镇压松土的石制农具

a stone farm tool for pressing solid

引证解释:

⒈ 耩完地后用以压实松土的石制农具。

元耶律楚材《请某庵主开堂疏》:“和尚拽砘子不离寺内,老鼠拖胡芦只在仓中。”
孙犁《白洋淀纪事·光荣》:“你给我拉砘子去吧,叫你大娘旁耧。”
梁斌《播火记》二九:“冯老兰见朱老忠冲上来,砘子碰碌碡,敌人见了敌人,瞪开血红的眼睛,举起手枪扑过来,两个人开始交手。”

网络解释:

砘子

  • 砘子,是播种覆土后用来镇压以利出苗的石制农具,拉砘子就是播种后用砘子把松土压实。
    • 1、张英奇将柴玄武带到了会客厅,这会客厅甚是敞亮,外面的院子两列摆着刀枪架子,石砘子石锁打熬力气练武的东西一应俱全。
    • 2、短暂的学习后,他们便自己牵着骡子,拿着耕种用的耧、铁弓子、砘子等,开始干活。
    • 3、五月的一天下午,也就是砘子被断腿后的第二天。
    • 4、他打过长,但自幼讨饭,不谙稼艺,能做的不过“出粪、锄草、拉砘子”数种。
    • 5、由于曲调抑扬顿挫,唱腔真假结合,演唱过程中一扽一停,像农民初冬时节用砘子在麦田中压小麦的节奏一样,按当地土话称为“扽腔”。 ()
    • 6、大可一听是砘子的事,就炸了冲着燕子喊道。

    字义分解

    • 拼音dùn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GBN
    • 五行

    (1)(名)砘子。

    (2)(动)用砘子把松土压实。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