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雉
拼音:bái zhì
注音:ㄅㄞˊ ㄓˋ

白雉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
2.白鹇的别名
3.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年号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 《尚书大传》卷四:“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班固《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左思《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⒉ 白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网络解释:

白雉

  • 白雉:白色的野鸡
  • 白雉: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年号
  •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WY
    • 五行

    1.鸟,外形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种类很多,都是珍禽,如血雉、长尾雉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2.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