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
拼音:zhōng zhì
注音:ㄓㄨㄥ ㄓˋ

中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等规格。

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谓从中干预。

引证解释:

⒈ 中等规格。

《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⒉ 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汉书·董仲舒传》:“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
《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苏辙《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⒊ 谓从中干预。

《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张居正《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网络解释:

中制

  • 中制:词语
  • 中制:品牌名称
  • 中制 (词语)

  • zhōng zhì
  • ㄓㄨㄙ ㄓㄧˋ
  • 中制
  • 1. 中等规格。
  • 2. 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 3. 谓从中干预。
  •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KHK
    • 五行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