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檐
拼音: | táng yán |
注音: | ㄊㄤˊ 一ㄢˊ |
堂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堂簷”。
引证解释:
⒈ 见“堂檐”。亦作“堂簷”。厅堂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引《旧唐书·礼仪志二》:“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
唐元稹《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白草堂簷短,黄梅雨气蒸。”
郭沫若《牧羊哀话》三:“我同尹妈两人,坐在堂檐边上,谈说日间所见。”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堂
- 五笔IPKF
- 五行土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17
- 繁体檐
- 五笔SQDY
- 五行木
(1)(名)屋檐;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房~|~沟|~溜。
(2)(名)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