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制
拼音:chén zhì
注音:ㄔㄣˊ ㄓˋ

臣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

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新唐书·李抱真传》:“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⒉ 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

《晋书·贾充传》:“若如充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恂表, 攸丧服从诸侯之例。”

网络解释:

臣制

  • 臣制,是汉语词汇,拼音chén zhì,解释为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
  •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
    • 注音ㄔㄣ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HNH
    • 五行

    (1)(名)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

    (2)(名)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