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
拼音:zhé jié
注音:ㄓㄜˊ ㄐ一ㄝˊ

折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屈服于别人。
2.改变平日的志向行为:少便习弓马,长乃~好古学。

引证解释:

⒈ 屈己下人。

《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宋王安石《给事中孔公墓志铭》:“而宰相使人説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遵勖为駙马都尉,折节待士。”
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

⒉ 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

《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南史·循吏传·何远》:“远本倜儻,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絶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宋苏轼《方山子传》:“少慕朱家、郭解为人,閭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郑观应《盛世危言·防海下》:“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国语词典:

屈己从人。

如:「折节下交」。

网络解释:

折节

  • 折节,汉语词汇。
  • 拼音:zhé jié
  • 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 折节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2、战败后,句践一方面公然向国人谢罪,一方面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多年。
    • 3、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 4、晚乃折节受经业,遂览群籍,被服类儒者。
    • 5、后目睹国家四分五裂之现状,与志同道合的友刘琨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
    • 6、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是有骨气,它那不低头折节的品格真令人感动!

    字义分解

    • 拼音zhē,zhé,shé
    • 注音ㄓㄜ,ㄓㄜˊ,ㄕㄜ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RH
    • 五行

    zhē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zhé

    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shé

    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ABJ
    • 五行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