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 wén rù jié
ㄈㄢˊ ㄨㄣˊ ㄖㄨˋ ㄐ一ㄝˊ
常用成语
繁文縟節
FWRJ
联合式成语
缛;不能读作“rǔ”。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缛;不能写作“褥”。
成语意思
解释: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出处: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语法:
繁文缛节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分句;含贬义,比喻烦琐、多余。
示例: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鲁迅《坟 看镜有感》)
英语: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 malities
俄语:
излишняя пышность
日语:
繁文縟礼(はんぶんじょくれい),煩わしい礼法やしきたり
其他:
<德>umstǎndliche Formalitǎten<überflüssiges Zeremoniell>
近义词:
反义词:
- 1、该国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这是值得赞叹的。
- 2、几乎任何活动都会遇到繁文缛节的麻烦。
- 3、古代宫廷里的繁文缛节之多,不是现代人所能想像的。
- 4、要办成这件事,繁文缛节,感到乱七八糟,弄得我头晕脑涨。
- 5、为了宣扬国威,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
- 6、旧式婚礼繁文缛节,浪费金钱、时间。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節
- 五笔ABJ
- 五行金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与繁文缛节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