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ōng tǐ |
注音: | ㄊㄨㄥ ㄊ一ˇ |
词性: | 名词 |
通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体
(1) 物体全部;全身
引证解释:
⒈ 合为一体。
引《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⒉ 谓媾合。
引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⒊ 文章的整个体例。
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
⒋ 全身;浑身。
引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绿野仙踪》第十四回:“八人觉得通体鬆快,如释泰山。”
老舍《正红旗下》十一:“他们满面红光,满身绸缎,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通体光彩照人。”
⒌ 整个物体。
引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椀,其薄如纸,而製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髮不差。”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使事记》:“墻厚一丈,渐减至顶厚二尺,通体坚固,海中虽有狂风巨浪,不至有撼动之险。”
⒍ 全部。
引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老程极快的穿上衣裳,钮扣通体没扣。”
国语词典:
全身。
网络解释:
通体
- 1、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根骨俊朗,神骏非常,目光炯炯。
- 2、血燕相当于野外采集的天然“洞燕”,正品颜色并非通体血红。
- 3、京伦饭店位于首都市中心,通体洁白,像一方无暇的美玉,镶嵌在十里长街上。
- 4、本实用新型防盗螺栓副通体镀镍,有效的控制生锈现象,亦比使用纯不锈钢螺栓更节约成本。
- 5、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
- 6、乃是自己几年之前离开武当时先师赐的剑,剑通体素白,剑身偶尔流露出青光,刃如华霜,舞动则流风回雪,静放则清凉雅素。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通
- 五笔CEPK
- 五行火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与通体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