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ǐ mào |
注音: | ㄊ一ˇ ㄇㄠˋ |
体貌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体貌
(1) 身材容貌
(2) 指以礼貌相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体皃”。
⒉ 体态容貌;模样。
引《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词。”
李周翰注:“言玉容貌美丽,能为几微之词。”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君才过人,而体貌躁,非女婿才。”
一本作“体皃”。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海人》:“时月正明,见十数人自海连臂而出,登屿笑语,语不可解,体貌与人无异,但裸形耳。”
⒊ 形容;描绘。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
詹鍈义证引李曰刚曰:“体貌本谓体态与貌相……舍人此处独用作动词,犹言‘形容’‘描绘’也。”
⒋ 体制;规矩。
引《国语·楚语上》:“体貌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⒌ 礼貌。体,通“礼”。
引宋王安石《上宋相公启》:“优为体貌,略去等夷。”
⒍ 谓以礼相待;敬重。体,通“礼”。
引《战国策·齐策三》:“淳于髠为齐使於荆,还反,过薛,孟尝君令人体貌而亲郊迎之。”
一本作“礼貌”。 宋苏轼《赐知永兴军韩缜三上表陈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朕体貌诸老,仪刑四方。”
清方苞《二贞妇传》:“家人重其义,故於其子亦体貌焉。”
国语词典:
形体面貌。
网络解释:
体貌
- 1、另外,市局电台同步开始对嫌疑人体貌特征及追捕进度进行全市动态通播。
- 2、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的体貌特征一会就能掌握。
- 3、徐体貌修长白皙,也让枯瘦的张、肥矮的姚,相形见绌。
- 4、你们忘了?丁一龙说,张志雄的体貌与黑衣男人相近,接受调查时,他又支吾其词,这是其一。
- 5、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采。
- 6、如果很晚打车或去路程遥远的地方或途经偏僻地,上车前记住车牌,记住司机的体貌特征和号,电话告知一下朋友或家人。
字义分解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与体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