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chà zi |
注音: | ㄔㄚˋ ㄗˇ |
词性: | 名词 |
岔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岔子
(1) 事故
(2) 活动进行中发生的麻烦事
引证解释:
⒈ 事故,差错。
引《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説得如此老靠,断无不来之理;莫非出了岔子,又有什么变卦?”
老舍《茶馆》第一幕:“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五回:“雷石柱知道又是出了什么岔子,紧走几步,到周家门口。”
⒉ 杈子。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拿高粱一项讲,除了高粱粒儿算庄稼,高粱苗儿就是苕帚;高粱杆儿就是秫秸;剥下皮儿来就织蓆作囤;剥下桔档儿就插灯插匣子;看不得那根子岔子只作柴火烧,可是家家儿用得着的。”
国语词典:
事物发生意外变动或错误。《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说得如此老靠,断无不来之理,莫非出了岔子,又有什么变卦?」也作「岔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岔子 (汉语词汇)
- 1、这件事明明完成了,你又去找些岔子来,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 2、她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居然出了岔子,怎能不令她绝望?
- 3、他分明是在找我的岔子。
- 4、他原想在账目上找岔子,安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名正言顺夺回厘金局,无奈李准账目滴水不漏。
- 5、为了让孙某相信,王洪兰还带领孙某等人到太平川附近的铁路去看货,谎称铁路两旁的钢轨和道岔子都是她家的。
- 6、小明说希望这次生日顺利进行,可不要出什么节外生枝的岔子。
字义分解
- 拼音chà
- 注音ㄔㄚˋ
- 笔划7
- 繁体岔
- 五笔WVMJ
- 五行金
(1)(形)分歧的;由主干分出来的:~路|~流。
(2)(形)前进时离开原来的方向而偏到一边儿:车子~上了小道。|他用别的话~开了。
(3)(形)(时间)互相让开;避免冲突:要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开。
(4)(形)(~儿)岔子。
(5)(形)〈方〉(嗓音)失常:她越说越伤心;嗓音都~了。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岔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