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威
拼音:fēng wēi
注音:ㄈㄥ ㄨㄟ

风威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的威力。
指风发出威力。
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
威势。
犹威仪。

引证解释:

⒈ 风的威力。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杜甫《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顾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⒉ 指风发出威力。

清季开生《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⒊ 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

《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温三年,迁兗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苏舜钦《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关辅,风威入塞垣。”
《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⒋ 威势。

《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⒌ 犹威仪。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张九龄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网络解释:

风威

  • 风威是汉语词汇,拼音为fēnɡ wēi,意思是.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
  •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 拼音wēi
    • 注音ㄨ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GVT
    • 五行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