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
拼音:jì chuán
注音:ㄐ一ˋ ㄔㄨㄢˊ

纪传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
指纪传体史书体裁。
指纪传体史书。

引证解释:

⒈ 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纪传为式,编年缀事。”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当汉代史书以迁固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於文为烦,颇难周览。”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⒉ 指纪传体史书体裁。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自斯已后,作者相继。为编年者四族,创纪传者五家。”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司马迁《史记》为纪传之祖。”

⒊ 指纪传体史书。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阮孝绪《七録》:一经典,二纪传,三子兵,四文集,五伎术,六佛,七道。”

网络解释:

纪传

  • 纪传,汉语词汇,指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或指纪传体史书体裁。
    • 1、产后第七天,兽性大发的纪传胜不顾小英的苦苦哀求和他妻子的再三劝阻,再度对小英施暴。
    • 2、传统文献对于赋税征收等细节也很少关注,我们往往只能从一些纪传中,发现一鳞片爪无意间留下的记录。
    • 3、典谟缅邈,纪传成准,善恶书,成败毕记。
    • 4、本书分别介绍了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公文档案、书札、日记、回忆录、笔记、诗歌、传记、报刊,并评论它们的价值,兼及纪传史、年谱、方志及典章制度。
    • 5、然而简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
    • 6、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字义分解

    • 拼音jì,jǐ
    • 注音ㄐㄧˋ,ㄐㄧ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XNN
    • 五行

    1.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4.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

    1. 姓。

    • 拼音chuán,zhuàn
    • 注音ㄔㄨㄢˊ,ㄓㄨㄢ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NY
    • 五行

    chuá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