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
拼音: | bó lái |
注音: | ㄅㄛˊ ㄌㄞˊ |
舶来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从外国进口。
2.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
2.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
引证解释:
⒈ 指外洋船舶载货前来。
引唐元稹《送岭南崔侍御》诗:“蛟老变为妖妇女,舶来多卖假珠璣。”
《旧唐书·李勉传》:“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纔四五, 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閲。”
⒉ 泛指从国外运来;外来。
引茅盾《子夜》十六:“﹝瑞典火柴托辣斯﹞遂利用舶来火柴进口税轻,源源贬价运来。”
朱自清《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文学批评’一语,不用说是舶来的。”
国语词典:
从外国进口。如「舶来品」、「舶来货」。
- 1、而我坚持,现代舞并非舶来货。
- 2、仅在合浦汉墓群出土文物中,作人员就曾发现来自罗马的钠钙玻璃串珠、地中海沿岸的焊珠金饰片,以及波斯的陶壶等海外舶来品。
- 3、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
- 4、从市场经济到科学技术以至“方便面”、“麦当劳”、“肯德基”和“国外大片”,无一不是舶来货。
- 5、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多人往往不当做一回事,却对舶来的东西视若珍宝,这山望见那山高,这恐怕是全人类的通病。
- 6、曾是古代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出入泉州城的要道,是古代泉州繁荣的象征物之一;李贽故居则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人文价值不言而喻。
字义分解
- 拼音lái
- 注音ㄌㄞˊ
- 笔划7
- 繁体來
- 五笔GOI
- 五行火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
与舶来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