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诰
拼音:wén gào
注音:ㄨㄣˊ ㄍㄠˋ

文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诰令。

引证解释:

⒈ 诰令。

《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齐聃善於文誥,甚为当时所称。”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撤去灯烛》:“苏頲与李乂对掌文誥, 玄宗顾念之深也。”
清龚自珍《对策》:“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兴化善俗,制治之本,而因虑及多设科条之徒滋扰累也,与广颁文誥之徒饰欢听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绪言:“下面所述,主要是依据西周诗篇和《尚书》中周初文诰说明西周时期基本的生产关系。”

网络解释:

文诰

  • 【文诰】,即古代帝王对臣子的下达命令的文书。
  • 灭纣王朝后,武王去世,周公代为摄政国事。周朝万事待兴,国家制度还不周全,民心不一。周公采取了种种策略,其中就有写了好多文诰,制定周礼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gào
    • 注音ㄍㄠ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TFK
    • 五行

    (名)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