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
拼音:jī jù
注音:ㄐ一 ㄐㄨˋ

箕踞的意思

词语解释:

箕踞jījù

(1)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邵长蘅《青门剩稿》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stretched out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 惠子弔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箕踞駡。”
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钱篋,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
清曹寅《夜坐限萤字》:“吾人常不袜,箕踞已忘形。”
王统照《沉船》:“那好说笑的顾宝,却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国’的纸烟。”

国语词典:

两腿舒展而坐,形如畚箕,是一种随意不拘礼节的坐法。《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也作「箕倨」、「箕坐」。

网络解释:

箕踞

  •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几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 2、陈司空侯安都,自以有安社稷之功,骄矜日甚,每侍宴酒酣,辄箕踞而坐。
    • 3、汉使陆贾来到南海,赵佗接见他时倨傲无礼,衣冠不整,头盘南粤族的发髻,未束腰带,箕踞而坐,傲慢地接见大汉使者。
    • 4、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5、)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通“适”。
    • 6、原来这木屋外面看来破烂不堪,但里面却装的富丽堂皇,布置得精美别致,只见一绣衣男子正箕踞在毛皮锦墩上,痛饮着琥珀色的美酒。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ADW
    • 五行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姓。

    • 拼音
    • 注音ㄐㄩ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HND
    • 五行

    (1)(动)蹲或坐:龙盘虎~。

    (2)(动)盘踞;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