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帔
拼音: | guān pèi |
注音: | ㄍㄨㄢ ㄆㄟˋ |
冠帔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
泛指道士的服装。
借指道士。
泛指道士的服装。
借指道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
引唐韩愈《华山女》诗:“洗粧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宋王巩《闻见近录》:“一日,儿女婚嫁,遣中使问其姓氏,悉赐冠帔。”
明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朱夫人以夫小宗伯之贵,荣受冠帔。”
⒉ 泛指道士的服装。
引唐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竭忠﹞於太子陵东石穴中格杀数虎。或金简玉籙洎冠帔,或人之髮骨甚多,斯皆所谓每年得仙道士也。”
⒊ 借指道士。
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衣冠子弟,不愿在冠帔,颇思理一邑以自效耳。”
国语词典:
古代官家夫人的服饰。
网络解释:
冠帔
字义分解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9
- 繁体冠
- 五笔PFQF
guā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guàn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