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历
拼音:chì lì
注音:ㄔˋ ㄌ一ˋ

赤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赤历"。 2.宋至清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赤历”。 宋至清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见“赤歷”。

宋庄简《论王子献等札子》:“襄城一邑,科率至十七万,谓之助国钱,更不抄上赤歷。”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其后元鼎奏:‘驱磨本州财赋,惟凭赤歷,难以稽考。’”
《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侯小槐又説:‘小人只有四十亩地,赤歷可查。’”
《清史稿·食货志二》:“﹝顺治十一年﹞有赤历,令百姓自登纳数,上之布政司,岁终磨对。”
《清史稿·食货志二》:“﹝康熙﹞十八年,令州县每岁将日收钱粮流水簿解使磨对,罢赤历。”

网络解释:

赤历

  • 赤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ì lì,意思是宋至清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 字义分解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OU
    • 五行

    (1)(名)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名)泛指红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卫队。

    (4)(形)忠诚:~心(忠诚的心)|~诚(极真诚)。

    (5)(动)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形)空:~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4
    • 繁体歷、曆
    • 五笔DLV
    • 五行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