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uī qiāo |
注音: | ㄊㄨㄟ ㄑ一ㄠ |
词性: | 动词 |
推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推敲
(1)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引证解释:
⒈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引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
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国语词典: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推敲 (《诗话总龟》古文)
推敲 (汉语词汇)
- 1、她的文章虽经过雕琢,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 2、学习古文,切不可望文生义,而要逐字逐句推敲每个字的确切含义,才能把古文学。
- 3、细雨如丝,一棵棵果树宛如沉思的诗人在推敲诗句。
- 4、为了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是必要的。
- 5、我们反复推敲后,得出了这个答案。
- 6、没一句话可以经得起推敲。
字义分解
- 拼音tuī
- 注音ㄊㄨㄟ
- 笔划11
- 繁体推
- 五笔RWYG
- 五行金
(1)(动)手推的动作。
(2)(动)(推磨)磨成碾子;碾粮食。
(3)(动)和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子。
(4)(动)使事情开展:~动。
(5)(动)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导。
(6)(动)让给别人;辞让:~辞。
(7)(动)推委;推托。
(8)(动)推迟。
(9)(动)推崇。推选;推举。
与推敲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