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苏
拼音:lū sū
注音:ㄌㄨ ㄙㄨ

噜苏的意思

词语解释:

[ lū sū ] :

1.说话繁琐、不干脆。

2.事情繁杂琐碎。


[ lū su ] :

1.〈动〉说话唠叨。

2.〈形〉语言繁复。

3.〈形〉事情琐碎;麻烦。


引证解释:

⒈ 言语絮叨。

语本《景德传灯录·大梵圆和尚》:“问:‘水陆不涉者,师还接否?’师曰:‘苏嚕苏嚕。’”
茅盾《林家铺子》:“话是说到尽头了。 上海客人只好不再噜苏,可是他坐在那里不肯走。”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少噜苏,快补来!’ 朱暮堂威胁地说。”

国语词典:

说话叼絮不休。

如:「赶紧走吧!别噜苏个没完没了。」

网络解释:

噜苏

  • 噜苏(lū sū),似“啰嗦”,多用于吴地方言。
  • 噜苏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不要蔑视如意你可以从噜苏的东西像一杯咖啡。
    • 2、所有的“我”,其实不都是一个名词吗?可是我们是复杂而又噜苏的人类,我们发明了形容词,只是我们在形容自己的时候却又忽然词穷。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岂是能用三言两语胡乱描绘的?张晓风。
    • 3、只有那位女仆马格洛大娘,稍微有些噜苏。 
    • 4、在最为壮观的远景和最为噜苏的细节中,请细心察看,由于美妙的事物老是披发着耀眼的光芒闪亮登场。
    • 5、就是鸟语,也像噜苏而单薄,必要屋里的静寂来做陪衬。
    • 6、忘记白天作的劳累,抛开一样平常糊口的噜苏,让习习晚风当床,让丝丝清凉当被,让我美祝福陪你入睡,晚安!梦!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ㄨ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QGJ
    • 五行

    〔噜苏〕(…·su)〈方〉义同“罗唆”(luō·suo)。

    • 拼音
    • 注音ㄙㄨ,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蘇、囌
    • 五笔ALWU

    [ sū ]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