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语
拼音: | xié yǔ |
注音: | ㄒ一ㄝˊ ㄩˇ |
谐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诙谐隐语﹔戏言。
引证解释:
⒈ 诙谐隐语;戏言。
引《汉书·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復闻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曰:‘令壶齟,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何谓也?’ 朔曰:‘令者,命也。壶者,所以盛也。齟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伊优亚者,辞未定也。狋吽牙者,两犬争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 小姑嫁彭郎 ’, 东坡谐语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和议之秘史》:“盖逆知议必无结果,互为谐语,亦有先见之明也。”
国语词典:
戏谑的韵语。
网络解释:
谐语
- 1、维多利亚时代的严苛道德观,在他看来就像剧中的谐语智言一样,抖抖衣袖,张张口,就可博得满堂喝彩。
- 2、当时演艺圈还风传著名笑星李昆的一句谐语"李小龙死在任何地方都不要紧,但偏偏死在那个最不适当的地方,这可真是老天爷的安排了!"。 ()
- 3、我们用各种警语妙语谐语来互相安慰解脱,曲折地表达我们的心意。
- 4、小说描写中秋家宴,众人持觞尝蟹,行乐谐语,和贾府中的螃蟹宴一样,是富贵团圆景象。
- 5、作者用亦庄亦谐语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当代都市特有的的不在此也不在彼、不在身体也不在精神的言说方式,表达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世界中内心的挣扎。
- 6、魏奉明看到大家反应后,说自己看过易中天的“品三国”,他认为自己也可以用四川噻话说西游,特别是川话特有的诙声谐语更是其它语言不能替代。
字义分解
- 拼音xié
- 注音ㄒㄧㄝˊ
- 笔划11
- 繁体諧
- 五笔YXXR
- 五行木
(1)(形)和谐:~音|~调。
(2)(动)(事情)商量好;办妥(多指跟别人打交道的事情):事~之后;就可动身。
(3)(形)诙谐:~戏|亦庄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