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允武
拼音:yǔn wén yǔn wǔ
注音:ㄩㄣˇ ㄨㄣˊ ㄩㄣˇ ㄨˇ
词性: 成语

允文允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文事与武功兼备。

引证解释:

⒈ 谓文事与武功兼备。

《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孔颖达疏:“信有文矣,信有武矣,文则能脩泮宫,武则能伐淮夷,既有文德,又有武功。”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允文允武,乃圣乃神,皇王盛称,莫或踰此。”
宋苏轼《表忠观碑》:“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

国语词典:

既有文才,又晓武事。

词语翻译

英语
equally proficient in intellectual and military affairs

网络解释:

允文允武

  • 释义:允:文言语首助词。形容既能文又能武。
  • 语出:《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 1、你送我的这张照片,对我来说比什么都珍贵,我一定允文允武
    • 2、立志成为允文允武、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备领导管理,解决问题,语文沟通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允文允武造句。
    • 3、田海旺允文允武,都是一流的人才,可惜性子柔弱,料来与我一席长谈便可为我效力。
    • 4、田靖在曹操军中曾经见过此人,此人虽然现在名声不显,不过允文允武却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
    • 5、可谓是允文允武,极为难得的家将。
    • 6、偏偏他遇到的对头却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家伙,这个人就是淳于意。

    字义分解

    • 拼音yǔn
    • 注音ㄩㄣ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CQB
    • 五行

    (1)(动)许可。

    (2)(形)公平;适当。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AHD
    • 五行

    [ wǔ ]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