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uǒ tú yòu shǐ |
注音: | ㄗㄨㄛˇ ㄊㄨˊ 一ㄡˋ ㄕˇ |
词性: | 成语 |
左图右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2.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左图右书”、“左右图史”。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
引《新唐书·杨绾传》:“﹝綰﹞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檝兰舟,左图右书。”
清宋至《<瀛奎律髓>序》:“今年踰七十,犹左图右史,日夕披閲不倦。”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与都邑之士,隐囊麈尾,裙屐风流,左图右书,古今博达,不几若人禽之别歟!”
⒉ 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引清冯桂芬《<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古之学者,有左图右史之设。史以纪媺恶,示劝惩也;图载星辰、山川、草木、鸟兽之形,以资多识。”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古人左图右史,不独攷镜易明,且便於记览也。吾师邱恭亭先生,生平读书,凡难记处,皆图焉。”
鲁迅《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古人‘左图右史’,现在只剩下一句话,看不见真相了。 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
国语词典:
形容四周都是书籍。比喻人嗜书好学或藏书丰富。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背山面湖,左图右史,于政余,亲课之。」也作「左右图史」。
网络解释:
左图右史
- 1、我校的图书馆里左图右史。
- 2、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左图右史,倒很舒服。
- 3、万一尚得相见,免得左图右史,事在不疑。
- 4、名誉主编、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则告诉记者,中国历史学家有一个千年梦想,就是“左图右史”。
- 5、我国古代的学者,早就提出过"左图右史"的理想,希望用直观的图像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字义分解
- 拼音zuǒ
- 注音ㄗㄨㄛˇ
- 笔划5
- 繁体左
- 五笔DAF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佐”。
(8)姓。
- 拼音tú
- 注音ㄊㄨˊ
- 笔划8
- 繁体圖
- 五笔LTUI
- 五行火
(1)(动)想
(2)(名)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
(3)(动)谋划;计划:~谋不轨。
(4)(名)贪图。
(5)(名)意图。
- 拼音yòu
- 注音ㄧㄡˋ
- 笔划5
- 繁体右
- 五笔DKF
(1)(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右边。
(2)(名)西:山~(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后专指山西)。
(3)(名)“上”。
(4)(古人以右为尊):无出其~。
(5)(动)〈书〉崇尚:~文。
(6)(形)保守的;反动的:极~|~ 派|~倾。
(7)〈书〉同“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