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字
拼音: | wù zì |
注音: | ㄨˋ ㄗˋ |
误字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错字﹔别字。
引证解释:
⒈ 错字;别字。
引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字而误改例》:“凡遇误字则宜改正,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误者。”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八月》在下月五日以前,准可看完,只能随手改几个误字,大段的删改,却不能了。”
网络解释:
误字
- 1、则是因误字和同人效力催化下的产物,也算是月姬的另一种趣味。
- 2、其他校改记录如增补、删节及误字改正也以同样的方式显示。
- 3、本文列举分析了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一些误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第二轮方志编修提供借鉴。
- 4、校改记录如误字改正也以同样的方式显示。
- 5、康熙初,顾炎武以唐开成石经校明北监本‘十三经‘,发现《仪礼》一脱误最多,他在《九经误字》中曾详加胪列。
字义分解
- 拼音wù
- 注音ㄨˋ
- 笔划9
- 繁体誤
- 五笔YKGD
- 五行土
(1)(名)错误。
(2)(动)耽误:~期|~事。
(3)(动)使受损害:~杀|~伤。
(4)(动)不是故意(得罪人或损害人):~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