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积
拼音: | zhì jī |
注音: | ㄓˋ ㄐ一 |
滞积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积压。亦指积压的财物。 2.指郁积的思想感情。
引证解释:
⒈ 积压。亦指积压的财物。
引《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
《国语·鲁语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紓执事。”
韦昭注:“滞,久也……穀久积则将朽败,执事所忧也。”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粟帛滞积,大业惟兴。”
宋司马光《知人论》:“丰衣食,衍货财,通有无,紓滞积,此司会之职也。”
⒉ 指郁积的思想感情。
引汉蔡邕《瞽师赋》:“咏新诗之悲歌,舒滞积而宣鬱。”
国语词典:
因滞销而积存的货物。
网络解释:
滞积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