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包
拼音:pú bāo
注音:ㄆㄨˊ ㄅㄠ

蒲包的意思

词语解释:

蒲包púbāo

(1) 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cattail bag

引证解释:

⒈ 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这里许多人用蒲包装泥,预备堵城门。”
《发财秘诀》第三回:“却説广东地方,无论人家店铺,洋银是不用纸包的,是用一个蓆袋盛的。这蓆袋就同江南的蒲包差不多,不过蒲包是阔的,他是窄的罢了。”

网络解释:

蒲包

  • 蒲包,淮南场以蒲草绳捆扎的盐包。《两淮盐法志》:“淮南诸场包盐以蒲,捆以草索,垣商预于包,垣较数日:‘打铊。’外加套包,日:‘做软草绳,四面六缚,凡三十六花而后成引。”’
  • 蒲包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裹包
    • 苞苴
    • 1、金鱼草,蒲包花和翠雀花的小花迅速脱落。
    • 2、哦,我很高兴想到明天晚上的这个时候我就将在壁炉山庄了,在睡前给我的孩子们讲故事,给苏珊的蒲包和蕨草作为奖励的礼物。
    • 3、金鱼草,蒲包花、翠雀花的小花迅速脱落。 ()
    • 4、金鱼草,蒲包花和翠雀花的小花将迅速脱落。
    • 5、蒲的收割一般在八月份,那时候蒲叶韧性最,一捆捆的蒲晒干以后,可以编成蒲席、蒲鞋、蒲包等等。
    • 6、老实说,我能称赞她的蕨草,但是蒲包戴安娜!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ㄨ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AIGY
    • 五行

    [ pú ]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

    • 拼音bāo
    • 注音ㄅㄠ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NV
    • 五行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