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dì |
注音: | ㄓㄨㄥ ㄉ一ˋ |
中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中原;中国。
指中部地区。
适应各种土壤。
指命中之处。
及至于地。
中心;中央。
引证解释:
⒈ 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引《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
《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
《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⒉ 中原;中国。
引《魏书·崔浩传》:“太祖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⒊ 中心;中央。
引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
《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黄帝。”
⒋ 指中部地区。
引清梅曾亮《王刚节公家传》:“两广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⒌ 适应各种土壤。
引《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正义引戴震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⒍ 指命中之处。
引《庄子·德充符》:“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⒎ 及至于地。
引《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国语词典: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四周居民所需用品,为某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中心的城市。
网络解释:
中地
- 1、进入屋里,才证实他如传闻中地一贫如洗。
- 2、透过个别试题的选项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找出教学难点、迷思概念,并提出高中地理资讯教学之相关建议。
- 3、从文献来看,比较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有《尚书》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周官》已经亡佚。
- 4、抢镜头的能力,反映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认为集中地表现了摄影师的思想、艺术和技术条件。
- 5、对于那些拔高他个人成就或评价他在历史中地位的尝试,他都一笑置之。
- 6、正当青云看着那手中地图时,一个骑着战马的大汉横冲直闯的飞奔而来,看那趋势似乎没有半分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中
- 五笔KHK
- 五行火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地
- 五笔FBN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与中地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