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史
拼音: | bài shǐ |
注音: | ㄅㄞˋ ㄕˇ |
稗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引证解释:
⒈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引唐高彦休《<唐阙史>序》:“故自武德、贞观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纪者多矣。”
清叶廷琯《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又称明季稗史虽多,惟谈迁编年、 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国语词典:
记载琐事的野史、小说之类。
网络解释:
稗史
- 1、夜幕降临,大街上喧闹依旧,古树旁乘凉的人们谈古论今,稗史小说,鬼怪精灵,引人入胜。
- 2、《太平广记》是汉至宋初小说集大成者,一部汇聚了数百年来各种传奇、轶闻、神怪志异、稗史的庞大类书。
- 3、《稗史》说,明朝万历年间,安徽朱从志带了一批盗墓高手,几十人个个很专业,钻石掘砖,无坚不入。
- 4、对于一向弘扬与人为善、自洽宽宥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暴力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正史大都匆匆略过,而野史稗史却津津乐道。
- 5、崔文印此后潜心于金史研究,撰有《大金国志校证》《靖康稗史笺证》。
- 6、在图瓦共和国的东部和中部,有不少高山环绕着的山谷,这正是稗史中描述的波尔支金部落的发源地。
字义分解
- 拼音bài
- 注音ㄅㄞˋ
- 笔划13
- 繁体稗
- 五笔TRTF
- 五行火
(1)(名)(~子)草本植物;是稻田的害草;但果实可酿酒或做饲料。
(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
(3)(形)〈书〉比喻微小、琐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