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缺
拼音:duàn quē
注音:ㄉㄨㄢˋ ㄑㄩㄝ

断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断阙"。 2.残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断闕”。残缺。

明文徵明《跋宋高宗<石经>残本》:“右小字《石经》残本百叶,约万有五千言,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引陆文裕《藏书目序》:“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闕。”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

网络解释:

断缺

  • 断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uàn quē,是指残缺。
  • 字义分解

    • 拼音duàn
    • 注音ㄉㄨㄢ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ONRH
    • 五行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 拼音quē
    • 注音ㄑㄩㄝ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RMNW
    • 五行

    (1)(动)缺乏;短少:~人|~肥|~水。

    (2)(动)残破;残缺:这本书~了两页。

    (3)(动)该到而未到:~勤|~席。

    (4)(动)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