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
拼音: | rǎng wài |
注音: | ㄖㄤˇ ㄨㄞˋ |
攘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排除外患。
引证解释:
⒈ 排除外患。
引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臣闻帝王之治,攘外必先安内。”
清黄遵宪《大狱》诗之一:“阴谋图一逞,攘外计何愚。”
郑振铎《集外·漩涡》:“中国的内乱全都是帝国主义者们在作祟,在暗地里指挥着。所以要安内必须先攘外。”
网络解释:
攘外
- 1、同文馆增添之计,乃臣等日夜所筹,若中国能深究其法,通晓其原,则御侮即有所凭借,庶国威自振,安内攘外之道,不外是矣。
- 2、若尚固执“安内攘外”、“生聚教训”之见,诚恐内部既不得安,外患又与日俱甚,将见国亡之后,适受敌人之“教训”,资敌人以“生聚”也。
- 3、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近日,行款之事,大臣已经略有所知,因此朝议沸腾,给他的压力也不小。
- 4、政府攘外安内,决不抵抗,中华民族不受欺凌,组建了满蒙抗日军。
- 5、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 6、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
字义分解
- 拼音rǎng
- 注音ㄖㄤˇ
- 笔划20
- 繁体攘
- 五笔RYKE
- 五行水
(1)(动〈书〉
(2)排斥:~除|~外。
(3)抢:~夺。
(4)捋起(袖子):~臂(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与攘外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