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
拼音:yī piáo
注音:一 ㄆ一ㄠˊ

一瓢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论语•雍也》:“贤哉,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一簞一瓢”。参见“一簞一瓢”。

《论语·雍也》:“贤哉, 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王禹偁《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林逋《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

网络解释:

一瓢

  • 一瓢是一个汉语词语,比喻生活简单清苦。
    • 1、突然间,头顶一瓢冷水浇了下来,闹得他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 2、周围的同学们一下子都惊呆了,欢乐的气氛像被泼了一瓢冷水。
    • 3、婴儿在产房中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开始;冰雪在山坡上消融成河,是春天的开始;人与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双方在内心中用尊重握手,是平等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陌生人,懂得递上一瓢水,是爱心的开始;送人玫瑰后,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 4、李铜钟觉得一瓢冷水从他头顶泼下来,但他还抱着一线希望,问道:“那‘一口酥’?”。
    • 5、若做植物,愿是情花,世上遍寻不着,却无人能抛开它,风里生长,尘世里凋零,把所有的泪都流成奈河,取一瓢弱水,几捧泪,若干情花,熬一碗孟婆汤,等你在黄泉路上。有你的故事,怎样的结局,都。
    • 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piáo
    • 注音ㄆㄧㄠ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SFIY
    • 五行

    (名)(~儿)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一般是用剖开的匏瓜做的;也有用木头挖成的:~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