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白
拼音: | hú bái |
注音: | ㄏㄨˊ ㄅㄞˊ |
狐白的意思
词语解释:
狐狸腋下的白毛皮。
见“狐白裘 ”。
引证解释:
⒈ 狐狸腋下的白毛皮。
引《管子·轻重戊》:“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
《汉书·匡衡传》:“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颜师古注:“狐白,谓狐掖下之皮,其色纯白,集以为裘,轻柔难得,故贵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狐》:“毛皮可为裘,腋毛纯白,谓之狐白。”
⒉ 见“狐白裘”。
国语词典:
狐腋下的白毛皮。会集之而制成裘,既轻软又暖和,甚为难得,为世所珍。
网络解释:
狐白
字义分解
- 拼音hú
- 注音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狐
- 五笔QTRY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