褙子
拼音: | bèi zi |
注音: | ㄅㄟˋ ㄗˇ |
褙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方〉袼褙:打~。
引证解释:
⒈ 即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参阅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九章第四节。
引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妾除了烟花名字,再不曾披着带着,官员祗候,褙子冠儿。”
清方以智《通雅·衣服一》:“褙即背也, 元以来女服褙子。”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宋史·舆服志》云,妇人大衣长裙、女子在室者及众妾皆褙子。”
网络解释:
褙子
- 1、其实除了贴身的亵衣亵腿,就是一件内裙,在配上一件褙子,一般的穷人家跟本没有这么讲究,可能是出身大户人家的原因,即使穷也让宋氏很注重这些细节。
- 2、身上,她着真红大袖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绣着织金云霞龙纹,铺翠圈金,饰以珠玉坠子,华丽无比。
- 3、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杨小云上身一件鹅黄色对襟长袖小褙子,下身一件淡绿色的长裙,双手背在身后,秀气的瓜子脸上还带着些许兴奋的红晕,煞是可爱。
- 4、华燕槿看了看她身后四个丫头,只有一个略略周正些,穿着也比其他三个不同,其他三个都穿着府里发的一套夏衫,白内里,蓝褙子,中间用腰带略略系住。
- 5、仔细说来,来人也是一个极美的女子,一身淡绿色的长裙,袖口褙子边上绣着几朵白色牡丹。
- 6、伸手掀开身上的褙子,翻身下床,穿上那明显小了几号,做精致的布鞋!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后,霍山才发现自己脑袋后面有些沉重。
字义分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