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
拼音:jiān hù
注音:ㄐ一ㄢ ㄏㄨˋ
词性: 动词

监护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监护jiānhù

(1) 对未成年者、精神病人等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与保护

tutelage;guardianship

(2) 督察

control

(3) 对危重病人严密观察,以便及时抢救

supervise;intensive care

引证解释:

⒈ 监督;监领。

《后汉书·班超传》:“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拜邓训为謁者,监护水功。”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陛下不以臣不肖,特勑臣摄侍御史,监护燕然西军。”
宋欧阳修《论葬荆王札子》:“臣伏覩朝旨虽差宋祁监护故荆王葬事,然未见降下葬日及一行事件。”

⒉ 指负有监督管领之责的官员。

《旧五代史·晋书·王建立传》:“及明宗为魏军所迫,时皇后曹氏 、淑妃王氏在常山,使建立杀其监护并部下兵,故明宗家属因而保全。”

⒊ 监察保护。

《汉书·疏广传》:“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胡僧监护甚严,固求良久,乃得见。”
丁玲《田家冲》:“大哥常常暗里监护着她,他不让她走到外边去。”

国语词典:

督察。

网络解释:

监护

  •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时的监护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家族的利益,由最有希望继承财产的人充当监护人,以监督被监护人,防止他们因缺乏自制、判断能力而致财产浪费和倾家荡产。以后,监护制度由保护监护人的观念发展为保护被监护人的观念,监护职务虽然有权利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中国的监护制度分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两种情况,设定监护人主要有法定和指定两种形式。
    • 1、合众社记者之中有位酒贪怀的人,上星期已由德国秘密警察监护前往法兰克福动手术。
    • 2、她回到父亲的监护下,并在夏天和前夫商讨了孩子的抚养权问题。
    • 3、这次监护府谋逆事败,本来马车行也是要被抄没的,但碍于胡六跟那位大人物的关系……
    • 4、后来确认真的要离婚,打官司争房产与儿子监护权,多次闹上版面,王静莹争房官司胜诉,事业上选择回演艺圈重新出发。
    • 5、本文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该设计围绕有高性能和灵活接口能力的单片机进行。
    • 6、结论:精神药物中毒的重症患者,应在早期收入,给予全方位的治疗和监护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n,jiàn
    • 注音ㄐㄧㄢ,ㄐㄧ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JTYL
    • 五行

    jiān

    1.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2.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jiàn

    1.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2. 古同“鉴”,镜。

    3. 古同“鉴”,借鉴,参考。

    4. 姓。

    • 拼音
    • 注音ㄏ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YNT
    • 五行

    (1)(动)保护;保卫:爱~|掩~|救~|~理。

    (2)(动)袒护;包庇:~短|庇~|官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