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本
拼音:zhū mò běn
注音:ㄓㄨ ㄇㄛˋ ㄅㄣˇ

朱墨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末,吴兴·闵齐伋凌蒙初两家所刊诸书,盛用两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评点。

引证解释:

⒈ 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朱墨史》:“绍圣中蔡卞重修《神宗实録》,用朱黄删改,每一卷成輒纳之禁中,盖将尽泯其跡,而使新録独行,所谓朱墨本者世不可得而復见矣。”

⒉ 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 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明末, 吴兴闵齐伋、凌濛初两家所刊诸书,盛用两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评点。

国语词典:

明万历间,乌程闵齐伋所刊印的书,用墨色印书文,朱色印圈点及评语,两色相套,世称为「朱墨本」,通称为「闵刻本」。

网络解释:

朱墨本

  • 朱墨本,名词,指朱、墨两种颜色套印而成的书本或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 字义分解

    • 拼音zhū
    • 注音ㄓㄨ,ㄕ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II

    [ zhū ]

    1.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3. 姓。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LFOF
    • 五行

    (1)(名)写字绘画的用品;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的汁。

    (2)(名)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

    (3)(名)写的字和画的画。

    (4)(名)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5)(名)黑。

    (6)(名)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

    (7)(名)(Mò)姓。

    (8)(名)指墨西哥:~洋(墨西哥银元)。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