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
拼音:hé hé
注音:ㄏㄜˊ ㄏㄜˊ

和合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和睦同心。
2、调和;混合;汇合。
3、犹撮合。
4、顺当;吉利。
5、神名。指和合二神。

引证解释:

⒈ 和睦同心。

《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
《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
唐元稹《辨日旁瑞气状》:“臣下忠诚辅主,国中欢喜和合。”
《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⒉ 调和;混合;汇合。

《韩诗外传》卷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
郭沫若《论节奏》:“如成长与衰弱,上升与下降,和合与分离,即是规定万物之发展与分解的节奏。”

⒊ 犹撮合。

《周礼·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贾公彦疏:“谓别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云。”
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如许大人,专拟和合此事。”

⒋ 顺当;吉利。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欢欣和合。”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谢天地买卖和合。”
《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明日是个和合日,我同你先到张宅讲定财礼,随到王招宣府一説便成。”

⒌ 神名。即万回哥哥。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緑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

⒍ 神名。指和合二神。

《四游记·哪吒行兵收华光》:“又有和合二神禀曰:‘不须本官出马,某二人愿往。’”

⒎ 神名。指清时所封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圣。

清翟灏《通俗编·神鬼》:“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国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 拾得大士为合圣。”

国语词典:

和谐好合。

词语翻译

英语
harmony
德语
in Harmonie mit der Umwelt sein (V)​
法语
bonne entente, harmonie

网络解释:

和合

  • “和合”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先贤在实践中孕育的智慧,“和合”的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处世原则和交往理念。
    • 1、新房旧舍,勾连一片,深翠浅黛,交融和合
    • 2、其长效机制还在于构建和谐的城市体系和合理的房价梯度。
    • 3、笔者认为海运业承担的陆上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风险依然存在,所以应对海上特殊风险而产生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4、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必须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 5、皇家海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促进与世界各地的友和中立国家的稳定和合作的关系。
    • 6、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编制业主权益表,而不是留存收益表。

    字义分解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KG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 拼音hé,gě
    • 注音ㄏㄜˊ,ㄍㄜ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GKF
    • 五行

    1.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合家欢乐。

    6. 计,折算:合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