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
拼音:yī huǒ
注音:一 ㄏㄨㄛˇ

一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点灯光或火光。

一把火。

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

同“一伙 ”。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引证解释:

⒈ 一点灯光或火光。

唐项斯《江村夜泊》诗:“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元揭徯斯《小孤山次韵》:“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⒉ 一把火。

唐吴融《废宅》诗:“不独凄凉眼前事, 咸阳一火便成原。”
郭沫若《虎符》第四幕:“把这叛徒家里的人斩尽杀绝,把这叛徒的住宅一火而焚!”

⒊ 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

《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诣青城斋宫》:“诸军有紫巾緋衣素队约千餘人罗布郊野,每队军乐一火。”

⒋ 同“一伙”。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

《旧唐书·僖宗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将军。”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

国语词典:

一群人、一党。《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以上者,超授将军,赏钱一千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也作「一伙」、「一伙」。

网络解释:

一火

  • 一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一灯。出自项斯《江村夜泊》。
    • 1、欲为第一火,痴为第一暗,瞋为第一怨,此三在世间。
    • 2、火有光明之像,又有毁灭之力,火部龙神以火为名,自然要有毁灭的威能,如今龙天便要以七重天火为燃料,龙战玄黄为木棍,点燃这一火炬。
    • 3、以捷达轿车转向节为研究对象,制定了挤压带式可分凹模闭塞挤压精密预制坯和开式终锻成形相结合的“一火两锻”成形艺。
    • 4、忘不了学雷锋,出差一千里,事做了一火车;忘不了陈光标,一心为公益,乐善施献爱心;忘不了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奋不顾身救学生!
    • 5、亲人常相聚,和睦能升温;爱人常相伴,感情能保温;朋友常联系,友谊能增温;我的关怀到,犹如一火盆;祝你冬天不再冷,家庭和美常开心,幸福温馨伴在身,顺利辉煌过一生!
    • 6、因为头脑发热,一时走火,火柴棍被送进医院,出来后就变成了棉签。怕伙伴们嘲笑,它特意蘸了红药水,路上一火柴棍羡慕地说:“几天不见,成红人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