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萎
拼音: | huáng wěi |
注音: | ㄏㄨㄤˊ ㄨㄟˇ |
黄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枯黄衰萎。
引证解释:
⒈ 枯黄衰萎。
引唐白居易《开襟》诗:“黄萎槐蘂结,红破莲芳坠。”
金雷渊《月下同飞伯观畦丁灌园得畦字》:“黄萎渐苏息,緑润俄凄迷。”
网络解释:
黄萎
- 1、一些人认为是棉黄萎病为其病因。
- 2、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
- 3、如环境干燥而有西晒,则叶色易黄萎,生长不良。
- 4、黄萎病、灰霉病和炭疽病是草莓上发病较严重的病害。
- 5、秋风劲扫,吹得芳草萋萋枯黄萎凋,满院落叶翻飞,忽的感觉空气中又多了几分萧索,让人顿生寒意。
- 6、在抗病性方面嫁接苗比自根苗表现出明显的抗黄萎病特性。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黄
- 五笔AMWU
- 五行土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