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
拼音:qǔ dào
注音:ㄑㄨˇ ㄉㄠˋ
词性: 介词

取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取道qǔdào

(1) 选取经由的道路

代表团将取道巴黎回国
by the way of;via

(2) 开避道路

open up a way;blaze a path

引证解释:

⒈ 所走的路程。

《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来遇輦者,輦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輦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
范宁注:“所用鞭我之间,行道则可远。”

⒉ 选取经由的道路。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适章采南修撰视学闽中,取道上海。”
阿英《哀悼李克农同志》:“我先率领一组同志,取道皖北,千里步行,先到武汉。”

⒊ 犹言上路。 《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 荆軻和而歌。”

⒋ 犹言开辟道路。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国语词典:

上路。

如:「他取道欧洲返国。」

词语翻译

英语
via, by way of, en route to
德语
Abruf (S)​
法语
prendre la route qui passe par, choisir de passer par, via, emprunter une voie

网络解释:

取道

  • 取道,是指选取经由的道路。
    • 1、我们取道巴黎和罗马飞往雅典。
    • 2、他们赶了数天路程,已抵四川,正欲取道乐山,忽见不远处尘头大起,似有人在打斗,众人立刻停下观看。
    • 3、我避开行走她曾住过的那座楼房,取道别的路线,六个月后我家搬到城里另一个地方。
    • 4、这采石派取道号还真是三句不离本行。
    • 5、他们先乘火车到郑州,转入陇海线后到河南观音堂下车,为保安全,绕开潼关大道不走,由茅津渡过黄河取道山西,从运城、蒲州北行至河津禹门口。
    • 6、这次航班免舟楫风波、关山跋涉之劳顿,弃取道迂回、盘川破费之烦忧,直航反映了广大台商的愿望。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ㄑㄩ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CY
    • 五行

    (动)选取:~道|录~|可~。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