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ì yì |
注音: | ㄆ一ˋ 一ˋ |
辟易的意思
词语解释:
2.指屏退;击退。
3.引申为消失。
4.狂疾。
5.拜服;倾倒。
6.谓解冻。
引证解释:
⒈ 退避;避开。
引《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张守节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唐顾况《从军行》之一:“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一:“瓘指剑以示曰:‘ 瓘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皆皇恐辟易而退。”
清赵翼《古州诸葛营》诗:“想是擒纵声威在,一时羣蛮尽辟易。”
鲁迅《彷徨·长明灯》:“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⒉ 指屏退;击退。
引《北史·序传·李晓》:“行至成皋,为滎阳令天水阎信所疑,辟易左右,谓晓曰:‘观君仪貌,岂是常伦?’”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闻有贼,奋臂前驱,十数人輒辟易千人。”
⒊ 引申为消失。
引宋司马光《朝鸡赠王乐道》诗:“一声高举耳目醒,四远羣阴俱辟易。”
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宋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⒋ 狂疾。 《国语·吴语》:“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引员请先死。”
韦昭注:“辟易,狂疾。”
⒌ 拜服;倾倒。
引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清董樵《刘旅皇半剌》诗:“大雅既沦丧,吾子敦诗书。作者皆辟易,叹君杨马餘。”
清王晫《今世说·捷悟》:“每雄谈,四座为辟易。”
⒍ 谓解冻。
引《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
陈奇猷校释:“‘辟易’係古人恒言。 《史记·项羽本纪》云:‘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是‘辟易’者,其地原为人或物所佔据而后避开之义。此文既是説耕稼,则田地辟易是相对於田地固冻而言,故辟易即是解冻。”
国语词典:
退避。
网络解释:
辟易
- 1、能使六军辟易,群雄变色,仇敌丧胆。
- 2、仙武纵横,直通绝顶的奇异武学,诡异莫则的饲妖之道,鬼神辟易的七绝炼甲,一个全然不同的仙侠世界就此展开!
- 3、可想想他那鬼神辟易的身手,再瞅瞅自己那常年坐办公室,已经走形的身体,方长明实在是没有信心能够干掉刘奇。
- 4、还打劫他,吴老三这家伙就算敢贪也没那个条件,就吴家村那个穷乡僻壤,神鬼辟易的破地方,刮地皮恐怕也刮不来一毛钱。
- 5、一般凡可以增加自己威力的,如雷鸣叱咤则风云变色,纵横驰骋则万人辟易,拔山扛鼎,穿金裂石,轻如飞鸟,捷似猿猱,都可以作为意念活动的内容。
- 6、暗鸣叱咤则风云变色,纵横驰骋则万人辟易,拔山扛鼎,穿金裂石,轻如飞鸟,捷似猿猱,都可以作为意念活动的内容。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闢
- 五笔NKUH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pì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pī[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