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辟
拼音:zuì pì
注音:ㄗㄨㄟˋ ㄆ一ˋ

罪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刑罪。

引证解释:

⒈ 刑罪。

《后汉书·寇荣传》:“延熹中,遂陷以罪辟,与宗族免归故郡。”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胤﹞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宋周密《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顾私亲者至以孝自居,不顾者反陷於罪辟。”

网络解释:

罪辟

  • 罪辟是汉语词汇,拼音zuì pì,指刑罪。
  • 字义分解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DJD
    • 五行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