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牍
拼音:sān qiān dú
注音:ㄙㄢ ㄑ一ㄢ ㄉㄨˊ

三千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史记·滑稽列传》:“朔 ( 东方朔 )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元好问《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网络解释:

三千牍

  • 三千牍,是汉语词汇,
  • 拼音:sān qiān dú
  • 解释为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TFK
    • 五行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 拼音
    • 注音ㄉㄨ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HGD
    • 五行

    (1)(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2)(名)文件;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