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法
拼音:yì fǎ
注音:一ˋ ㄈㄚˇ

议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引证解释:

⒈ 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宋胡宿《乞杨开充大理少卿状》:“观其议法详平,正而有守,臣等今保举堪充权大理少卿公事。”
宋周行己《上皇帝书》:“然而天下之民,犹有不得尽被陛下之泽,而经国之术,犹有不得尽如陛下之意者,岂非有司议法之过,官吏行法之弊乎?”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

网络解释:

议法

  • 议法,读音yì fǎ,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斟酌法度。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YQY
    • 五行

    (1)(名)意见;言论:提~|建~|异~。

    (2)(动)商议;讨论:~价|~决|~事|~席|~院|~定书。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