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拼音:xiào dao
注音:ㄒ一ㄠˋ ㄉㄠˋ

孝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 xiào dao ] :

指孝顺的人。#####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那不奔丧和那自刎的,那一个是孝道?”


[ xiào dào ] :

谓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吕氏春秋·孝行》:“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篤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曾参 , 南武城 人,字 子兴 。少 孔子 四十六岁。 孔子 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 詹 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於朋友义以诚。”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愚壻今日拜辞岳父,领二妻同归故里,共行孝道,待服满之后,再来侍奉尊颜。”


引证解释:

⒈ 谓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

《吕氏春秋·孝行》:“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篤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兴。少孔子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於朋友义以诚。”
明高明《琵琶记·散发归林》:“愚壻今日拜辞岳父,领二妻同归故里,共行孝道,待服满之后,再来侍奉尊颜。”

⒉ 孝行,尽心奉养父母。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二则因我这个女孩儿孝道,半年中抄化到一千贯。”

⒊ 指孝顺的人。

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那不奔丧和那自刎的,那一个是孝道?”

国语词典:

孝敬父母亲长的精神与原则。

词语翻译

英语
filial piety (Confucian virtue)​, to be a good son or daughter
法语
piété filiale, être un bon fils ou une bonne fille

网络解释:

孝道 (传统文化)

  •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 孝道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他忠孝双全,在家中一向注重孝道
    • 2、古有“割股疗亲”之说,被誉为“孝道”。
    • 3、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 4、天生丽质人称赞,温柔贤惠品行端。父母面前尽孝道,帮助丈夫护家园。教育子女做表率,脏活累活一肩担。妇女节到送祝愿,愿你健康到永远!
    • 5、文明之路始于足下,待人友善,举止得体;富有爱心,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传承孝道;爱护环境,品德高尚;事事文明,和谐美!
    • 6、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表示,佛教有孝敬父母的传统,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尽一份孝道,担当一份责任。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o
    • 注音ㄒㄧ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TBF
    • 五行

    (1)(动)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孝顺

    (2)(名)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名)丧服:穿~|带~。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