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仪
拼音: | sī yí |
注音: | ㄙ 一ˊ |
词性: | 名词 |
司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司仪
(1)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英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 北齐有司仪署, 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 宋以后不设。 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 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⒉ 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引吴晗《哭公朴》:“拿了通电宣言的底稿,到处奔走,邀约签名的有公朴,办印刷、分发的有公朴,主持《民主周刊》的有公朴,有些会场中当司仪的还是公朴。”
⒊ 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引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队,按着主席团的布置,负责大会的司仪。”
国语词典:
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
网络解释:
司仪
司仪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在陌生人面前,一提起这些个字眼,他用的是司仪一样的声调。
- 2、夏公然刚说完,整个归云庄四周瞬间升起无数七彩烟花,灿烂夺目的时候,司仪走出来,宣读了比武对抗表。
- 3、李女士说,过了一会儿,现场作人员把她请下去说,真正的司仪来了。
- 4、说实话,婚礼当天,我对新娘十分满意,那天是她最美的一天,但是当司仪问:“新郎,你是否愿意娶新娘为妻”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保持了沉默。毕竟,我只是个伴郎。
- 5、周制婚礼仪式包括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
- 6、宰相为了交差,硬将太子司仪郎杜琮推了出去,成为唯一的驸马应选人。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