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立
拼音:liǎng lì
注音:ㄌ一ㄤˇ ㄌ一ˋ

两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两立liǎnglì

(1) 双方并立;同时并存

势不两立
two parti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引证解释:

⒈ 并存;同时存在。

《战国策·燕策》:“﹝太子丹﹞谓其太傅鞠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
金王若虚《孟子辨惑》:“至于仁富不能两立,则理势之固然者。”
聂绀弩《谈<野叟曝言>》:“反对方巾气一定会爱好性灵,因为性灵与方巾气是不能两立的对头。”

网络解释:

两立

  • 两立
  • liǎnglì
  • [two parties exist at the same time] 并存;同时存在。
    • 1、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 2、我跟这些恶势力誓不两立
    • 3、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 4、自古正邪不两立,从来水火难相容。
    • 5、很明显,我同老头子至死也是势不两立
    • 6、我们和反动分子势不两立,必须坚决斗争到底。

    字义分解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MWW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