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取顺守
拼音:nì qǔ shùn shǒu
注音:ㄋ一ˋ ㄑㄨˇ ㄕㄨㄣˋ ㄕㄡˇ
词性: 成语

逆取顺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汤武以诸侯身分用武力夺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后,偃武修文,法先圣,行仁义,合乎正道,故叫“顺守”。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谭书》:“或欲以成王业,或欲以定霸功,皆所谓逆取顺守,而徼富强于一世也。”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兼弱攻昧,逆取顺守, 汤武之道也。”
《隋唐演义》第三七回:“主上摧刃父兄,大纲不正,即使修德行仁,还是个逆取顺守。”
章炳麟《訄书·客帝》:“土箸之后,逆取顺守,尚已。”

国语词典:

不以正道取之而以正道守之。

网络解释:

逆取顺守

  • 逆取顺守,汉语成语,指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 1、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 2、莽不欲用兵夷狄,则租税当不至过苛,租税不苛,则盗贼亦不至过繁,天下方受莽欺而不之察,若莽能噢咻示惠,逆取顺守,其或能保全身家,亦未可知。 
    • 3、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
    • 4、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
    • 5、主公这件事做的太冲动了,岂不闻逆取顺守,顺者昌逆者亡的典故,古语云以顺讨逆,攻无不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BTP
    • 五行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 拼音
    • 注音ㄑㄩ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CY
    • 五行

    (动)选取:~道|录~|可~。

    • 拼音shùn
    • 注音ㄕㄨㄣ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DMY
    • 五行

    (1)(动)顺着。

    (2)(动)向着同一个方向:~风。

    (3)(动)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

    (4)(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这篇文章还得~一~。

    (5)(动)趁便;顺便:~手关门。

    (6)(动)适合;如意:~心|~眼。

    (7)(动)依次:~延。

    (8)(动)顺从:归~。

    (9)(动)姓。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FU
    • 五行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