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子
拼音:táo zǐ
注音:ㄊㄠˊ ㄗˇ

陶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陶潜。

引证解释:

⒈ 指陶潜。

元吴澄等《<渊明集补注>序》:“屈子不忍见楚之亡而先死, 陶子不幸见晋之亡而后死。”

⒉ 皋陶之子。

《史记·秦本纪》“女脩织,玄鸟陨卵, 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唐张守节正义:“《列女传》云:‘ 陶子生五岁而佐禹。’ 曹大家注云:‘ 陶子者, 皋陶之子伯益也。’”

  • 1、陶子盘腿坐在地板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 2、从没考虑过自己婚姻家庭的杨善根,从昨夜就陷入爱情魔怔中,被表哥陶子安看出端倪,猜测与那个窑姐有关系,深感不安,将这事告诉了老大郝鹏程。
  • 3、而她近月来亮相几乎都着黑色套装,并在腰部加以装饰绉褶,学陶子捶肚也被解读为是给即将结婚生子埋下伏笔。 
  • 4、魏坤琳表示,和梁冬、陶子等嘉宾相比,他完全是主持方面的素人。
  • 5、陶子云和书僮在后花园百花妍艳开放之间的一座亭子里坐着。
  • 6、陶子云站起身,依照书里说的,演奏起《乐经》里的一首歌曲,他自己听了,虽然还是感觉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是比起在前世时的演奏,却是进步了不少。

字义分解

  • 拼音táo,y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BQRM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2.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3.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5. 古同“淘”,洗。

6. 姓。

yáo

1. 通“窑”。窑灶。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