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法
拼音:kē fǎ
注音:ㄎㄜ ㄈㄚˇ

科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法令;宗教戒律。 2.指科举取士之法。

引证解释:

⒈ 法令;宗教戒律。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诸葛亮围陈仓”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於城外遥説之, 昭於楼上应详曰:‘ 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唐赵璘《因话录·角》:“衡山周混沌 ……自幼入道,科法清严,今为南岳首冠。”

⒉ 指科举取士之法。

《宋史·选举志一》:“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网络解释:

科法

  • 指科举取士之法。《宋史·选举志一》:“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UFH
    • 五行

    (1)(名)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目|文~|理~|牙~|眼~。

    (2)(名)行政机关或某些机构的行政部门按工作性质分设的单位:秘书~|财务~。

    (3)(名)生物学上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有松科、杉科、柏科等。

    (4)(动)〈书〉判定(刑罚):~以罚金。

    (5)(名)古装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